基于学情的精准施教,让线上学习更高效——以《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3

基于学情的精准施教,让线上学习更高效——以《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

袁玉梅

韶关市和平路 小学( 广东省 ) 512000


2020的庚子开年,新冠病毒突袭人类,一场规模空前的遭遇战不期而至……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约两亿儿童青少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疫情形势倒逼传统的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教学样态以及师生角色定位都需要发生改变,顿时不少老师都感到手足无措:原来40分钟的面对面教学压缩成了20分钟,时间严重不够用了;原来在教室上课时,学生的表现净收眼底,一切皆在掌控中,而在线上,学生有没有专心听讲?有没有搞小动作?我们却完全无法监管,线上的这一头我们在干着急,而线上的另一头,则滋生了一批新的“网络学困生”……教学效果是一言难尽……

其实,无论是面对面教学,还是线上教育,教育的本质始终如一,那就是要以生为本,学生才是教育的主角。只要我们做到精研读懂教材、精准摸透学情、精心预设过程、精确把握时间,我想,线上教育也是可以变得“高效”的。如何才能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线上学习呢?接下来我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感悟。

  1. 精读教材,提炼重点

如何做到精研读懂教材呢?我们需要读透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不少教师都曾抱怨:《教师教学用书》上密密麻麻全是字,一看就头疼……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合理的研读方法,这本书将会是我们最好的帮手:比如“标题”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活动中研究什么数学问题,比如《折纸》这一课其实是在“折纸”这一个活动中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编写说明”会使我们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教学建议”则会指导我们怎么教?

怎样读懂这些文字呢?我通常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圈画重点,分段细读,把重点字词圈画出来。第二步是梳理脉络,通过整理圈画出来的重点字词,我们会发现,这密密麻麻的两页文字其实说的就是三件事:在“折纸”这个活动中,我们要研究三种情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种是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种是分母互质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三种是分母具有相同因数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研究异分母分数加法,待帮助学生建模后,再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异分母分数减法,最后再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通过整理,我们对这节课的知识脉络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步是提炼重点,在研究“分母具有倍数关系”这一内容时,教材安排了“折纸”这个活动,目的是借助折纸这一直观模型,体会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意义和过程,从而理解算理和算法;而“分母互质”与“分母具有相同因数”这两个内容,通分是个难点,因此需要我们帮助学生理解在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分才能计算,要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中的通分方法。通过提炼,我们发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的加法的算理与算法理解。

6001373b14de2_html_c04a87cee5ab51a2.png







  1. 精读学情,聚焦难点。

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一次摸底,如何能够做到精准摸透学情呢?我一般分三步走:

  1. 第一步是前测。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学习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组题,第一组题(请将下面两组分数进行通分)考察的是学生对分数通分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组题(算一算)考察的是同分母分数加减;而第三组考察的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了解情况,这三组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6001373b14de2_html_d8f49acc3df94de9.gif +6001373b14de2_html_556c4a0a7cf5de76.gif ”)的设计意图旨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准确地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前测题

班级: 姓名:

1.请将下面两组分数进行通分

6001373b14de2_html_a45c08d0ae5477e3.gif6001373b14de2_html_d2a056457813580f.gif6001373b14de2_html_2ac11f320b50d188.gif6001373b14de2_html_fa372c272433b67c.gif


  1. 算一算。

6001373b14de2_html_4e59671bb60e31bb.gif -6001373b14de2_html_b39adab821361f0f.gif 1-6001373b14de2_html_4b464ad0dd732fe1.gif


3.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6001373b14de2_html_d8f49acc3df94de9.gif +6001373b14de2_html_556c4a0a7cf5de76.gif


第二步是整理。学生完成前测后,我们需要收集测试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题目

正确率

错误率

1.请将下面两组分数进行通分

6001373b14de2_html_a45c08d0ae5477e3.gif6001373b14de2_html_d2a056457813580f.gif

47.22%

52.78%

6001373b14de2_html_2ac11f320b50d188.gif6001373b14de2_html_fa372c272433b67c.gif

50%

50%

2.算一算

6001373b14de2_html_4e59671bb60e31bb.gif -6001373b14de2_html_b39adab821361f0f.gif

100%

0%

1-6001373b14de2_html_4b464ad0dd732fe1.gif

94.44%

5.56%

3.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6001373b14de2_html_d8f49acc3df94de9.gif +6001373b14de2_html_556c4a0a7cf5de76.gif

86.11%

13.89%


第三步是分析。我们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前测结果显示,学生的通分情况并不乐观:接近一半的学生不会正确地进行通分,如果不能解决通分问题,这将会成为本节课新知学习的一个巨大障碍。通过对错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遗忘,通过提醒能很快得以纠正。但有部分学生却将通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混在了一起,认为通分就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究其原因就是对通分的意义不理解。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在课前复习有关通分的知识,并通过通分练习加以巩固。

而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情况比较喜人:36位参与测试的学生中,只有1位同学做错,这位同学是在做减法运算时,把减法做成了加法,这需要我们提醒学生在计算的过程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对于“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 +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这一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新知识,竟然有86.11%的同学都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那这部分学生是不是就已经真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不需要再继续进行新课的学习了呢?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会算,但却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算?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要先进行通分才能计算,究其原因是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大部分学生虽能熟练运用“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进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然而,很多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的较长时间里,仍有部分学生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习惯于采用“分母相加减、分子相加减”的错误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由此可见,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6001373b14de2_html_44a385b581e849b6.png








从各知识点的正确率比较可以看出:“通分”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学习难点;对异分母分数的算法理解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何能突破这两个难点呢?20分钟的线上学习时间显然是不够用的,因此,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1. 以生为本,精准施教

  1. 整合资源,课前自学

“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前先进行自主的学习。当然,“先学”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而是指在教师指引下有的放矢的学习。因此,在上课前一天,我先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学习的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问题,全力以赴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接着再给学生提供了自学途径(预习微课),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探讨知识要点等,最后再出示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明白所学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折纸》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的加法的算理与算法;而学习难点除了要理解算法,还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通分计算。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在设计前置学习单的时候,不仅设置了复习通分的内容,还有新知探究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过有关分数计算的知识通过涂-涂,画一画、或者折一折的方法,来探究“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 +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形成形式多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折纸》前置学习单

班级: 姓名:

1.请将下面两组分数进行通分。

6001373b14de2_html_6374cdce8bedb385.gif6001373b14de2_html_61769fd010d7ea3c.gif6001373b14de2_html_b398eb840b6f07bf.gif6001373b14de2_html_25e6033b4ce4b4be.gif

  1. 看右图解决问题。

6001373b14de2_html_89de5e99a1c4ab4.png 你结合我们一起学习过有关

分数计算的知识用涂一涂、画一画

或者折一折的方法,计算一下吧。


在“先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把口、手、脑三者结合起来去探索新的知识,

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观察和指导,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差生的自学状况,整理及明白学生遇到的难题,从而使教师的“后教”做到精简和有的放矢。

从前置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折纸》这一课的知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起点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对“通分”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有了明显的好转,“通分”的正确率达到了85.77%;超过50%的学生会用多种方式来表示“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 +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的计算过程。课伊始,我便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了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过程。接着,我再出示一位学生的通分计算方法: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 +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6001373b14de2_html_17849e23a65f3e0e.gif +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6001373b14de2_html_c58cc75f63450301.gif ,让学生对比折纸与画图的方法,进而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相加时要先进行通分才能计算呢?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探究。

  1. 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的“后教”是针对学生“先学”的一种应对方案,重点在于解决和梳理学生在“先学”中遇到的问题,但又不能仅靠问题找寻答案,而是要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所在,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学方式也不是流水式的讲授,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引,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完善不足之处。

核心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由于线上教育有许多的限制,不便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展示,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精选了一段学习视频,旨在通过视频的动态演示,帮助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学习视频里寻找答案……观看视频后,我通过腾讯课堂的在线讨论功能,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发现了6001373b14de2_html_6c74722c7f8c29e7.gif6001373b14de2_html_4ac553f5b1e6ea74.gif 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可以直接相加,需要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才能得出它们的和,而不能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直接相加,从而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的道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比较直观的运算与通分法之间的联系,结合方格图来说明各自的思考过程,理解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通过聚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所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学情的精准施教,需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精读教材,

提炼重点;第二步是精读学情,聚焦难点;第三步是以生为本,精准施教。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会让我们的线上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 苏向红《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6001373b14de2_html_d80d02e68e12ec08.jpg 作者简介)

袁玉梅,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兼职教研员、

韶关市和平路小学副校长、

广东省韶关市邓莹源教师工作室成员、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广东省韶关市名教师、

广东省韶关市优秀教师、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广东省韶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累计有30多篇专业论文获省、市、区奖项,

有10余篇专业论文发表于教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