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金玲华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中心学校

摘 要: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生活化 过程情境化 课堂开放化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和“练习”,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单纯当作解决问题,一些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能看作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解题”或“练习”的侧重点在于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操练的过程,而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心路历程。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是揭示客观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问,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现实素材。只有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安排学生分两组进行跳绳比赛,其他同学充当“裁判”。在比赛中,第一组我找了3名同学,第二组找了4名同学。请“裁判”评出获胜小组时,引发了“轩然大波”。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争辩中最终得出“比较两组的平均数是最公平的”结论。后面的“两组同学平均每组跳多少个?”和“其他同学能不能也可以跳到这样的成绩?”等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通过解决这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使他们的动机指向更明确,很好地锻炼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难发现,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例如:超市里酸奶有不同的售卖形式,哪样更合算?假期全家去旅游,租车和爸爸开车哪样更省钱?学校准备开展高年级研学活动,请设计最省钱的包车方案……虽然有些问题不具体,需要学生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数学建模,但因为它们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所以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更利于学生感悟数学。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为他们形成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让教学过程情境化

(1)在情境化教学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比的意义》时,在导入环节我精心设计了“照片选美”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4张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的生活照,让学生欣赏照片的同时帮老师选出自己认为比较美的两张。在统计出大家选中的两张照片后,问:“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两张照片比较美呢?”问题引发了学生兴趣盎然的探究和讨论,他们在表格的比较中初步感知到照片美的程度与照片的长和宽的倍比有关。由于是帮老师选照片,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学生在整体感知长和宽的倍比关系时,自然地把“比”与“倍比”、“分数”联系起来,这无形之中已渗透了比的本质。在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比的真正意义,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享受到了作为一个探究者的乐趣。

在这样的巧妙利用身边的数学“因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只要把自己的“导演”角色做好,学生自会“演”得十分精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探究,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其实离自己很近,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成功解决身边的问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非常开心的事。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自觉地将其他知识自然地加以整合运用,从而更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在正面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成功的解决问题者和失败者相比,在态度方面更能表现出充足地自信心,更重视认真思考和推理,精力更集中,更有耐心和毅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更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发挥,促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适时评价引导。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不够清晰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要用委婉的语气说“看得出,你已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同学想法非常新奇,则可以夸张地表扬“好!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老师都没想到,真了不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知深。” 风靡美国的“木匠教学法”之所以那么成功,我想完全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自我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亲身体验中,才能精神愉悦而又主动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完善。

三、让课堂教学更开放

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需要老师为其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倒数”一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课件动态地出示了一组有趣的汉字,如“旮-旯”、“吞-吴”、“呆-杏”……看到这些汉字,学生很快联想到在数学中其实也有此类现象。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什么叫倒数”和“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这两个问题。有的看书自学,有的小组讨论,整堂课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

数学课堂中练习巩固环节,我喜欢采用另一种更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就是创编富有童趣的、并与相关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数学小故事。我们知道,孩子们都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的,一个相同的题目,全班有多少个学生,就可能会出现多少个不同创意的小故事。例如,我在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便让学生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尝试编一个小故事。几分钟后,一个个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自己种的菜地大小”、“毛巾和手绢争老大”等既趣味盎然又贴合知识点的数学小故事就应运而生了。学生通过语言的生动渲染和对故事中事件的处理解决,大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枯燥的数学还原其应有的趣味性、现实性和生活性,让师生都能在一个个数学故事的分享过程中学识渐长、理解渐深,兴趣渐浓,思维亦渐广。数学故事,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链接、与其他学科关联、与故事情境挂钩,从而拉大了数学课的“长度”和“宽度”,让数学课因开放、综合而活力四射,让老师的激情引导与学生的智慧生成相映成辉。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集思考、探索、构建和创造于一体的过程。只要我们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让设计的问题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实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