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王凤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八中学小学部 015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诱导、促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良好习惯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不仅具备较强的人文性,还具备一定的工具性,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与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想愿与同仁们交流: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先导

欲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无法持续性地关注同一事物,但是,若其自身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就能够充分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阅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他们对阅读的认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培养阅读兴趣从大声朗读开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文字通过读,输入大脑,通过理解转化为内在的语言,然后再通过外在的语言表达出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脑部语言区发育尚未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所以依靠朗读时大声的言语来组织思维,依靠生动的音调来理解所读的东西,使自己对教材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把书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因此,相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通过集体读、分组读、指定读、自由读等都能在大声朗读中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读的氛围,让学生得到表现,树立自信,并学会边读边听,在听中自我提高。另外,在集体读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指定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在分组读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让学生的性情和品格得到锻炼。

2、借助讲故事诱读,增加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喜欢画画,特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感知首先从直观形象开始。例如,观察精美的图片,悉听有趣的故事,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也应该遵循孩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教材中涉猎自己喜欢的故事,在看图学文中欣赏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图画,以此激发学生要读、想读的欲望。如:二年级上册中《秋天的图画》,课文图文并茂,色彩轻快、明艳。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之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美丽的秋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既克服了读的枯燥,又激发了学生读的欲望。

3、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总是喜欢得第一,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老师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读中引入竞争机制,以赛促读激发学生认真读的兴趣。

二、欲求阅读有质量,方法、技巧不可少

读书指导是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除了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外,还需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为何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将各种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通读。将文章全部内容阅读一遍,促使其对大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此方式能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2)跳读。可先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对各段落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及掌握。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将有疑点之处做上记号,便于课堂提问,若遇到不能理解之处,可暂时跳过,促使阅读能够具备连贯性,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3)精读。学生需做到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将文章中较为深刻的语句进行反复的阅读,并将其作为重点理解。(4)写读。学生将整篇文章读懂并掌握知识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摘抄并写出读后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做到知识的累积,还能够适当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赏识激励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就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四、丰富课外阅读

教材是范本,拓展延伸是根本。为此,教师可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互相分享好的课外书籍,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中的交流,提升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大量的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阅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淑娥.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148-149.

[3]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65.

[4]梁仕容.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