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教学的职业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3

基于语文教学的职业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探讨

喻蕾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 200030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航运输(空港地面服务)专业旨在培养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航空人才。该专业学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教学。基于此,现对该专业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航运输专业;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民航运输(空港地面服务)专业旨在培养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航空人才。该学生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思想道德、团队精神、职业荣誉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学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教学。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生活常识、文学才干、理论观念、思想情感、意志气质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德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这是一个循序提高、不断渐进的过程,涉及面广点多,包含人文才学、艺术素养、社会以及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等,内容五花八门,既有民族精神之博大、传统美德之崇高,又有民族情感之深沉和个人心理素养之美好。可以说,学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教学。

二、行业对于提高地面服务人才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民航真情服务的需要

真情服务就是民航机场、航空公司从心出发,从自身出发,真诚地站在出行旅客的角度上,在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的基础上,用真实的情感与旅客交流,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举措。打造“民航真情服务”品牌,关键是要将广大旅客的心理期望和需求与民航行业提供的服务进行融合,通过提高旅客获得的满足感,来促进旅客、机场、航空公司三者之间的良性关系。服务行为应凸显人文关怀,践行真情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进行提炼、转化和展示,使机场成为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机场功能优先的前提,塑造品牌形象,实现旅客出行过程中的文化浸润和艺术熏陶,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2、人文机场建设的需要

人文机场建设指南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践行真情服务”,以此满足机场公共交通属性和基本功能需求,并以“人文关怀和文化彰显”为建设主线,致力于在机场全领域、全流程和全周期发展中持续提升客户、用户与员工的人文体验,全面推进人文机场建设,以弘扬时代精神和行业文化为己任,努力打造具有鲜明主题与人文气息的乘机环境与工作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民航运输对民众出行的吸引力,以此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人文机场的实现是靠一线员工来完成的,一线员工文化素质,尤其是服务文化素质成为重中之重。机场服务人员,必须从自身出发来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三、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民航运输专业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促进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培养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其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责任感。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文素养内化为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这种品格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规范文明行为,提升综合素质。学生知识的积淀、内涵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语文教学。所以,将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的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也能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更好发展。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民航运输专业的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总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精神底色。

四、民航运输专业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民航运输中高职贯通专业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学生层面:

1、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进校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片

面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就能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只将精力花在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而对于语文等基础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大,往往“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2、该专业学生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责任意识淡薄,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

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二)教师层面: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教学中仍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用“填鸭式”

“满堂灌”来“独霸课堂”,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度低。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使课程内容与“微时代”生活以及学生实际脱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

五、民航运输专业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在当前,必须汲课标理念,重核心素养,利用多元拓展,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为该专业学生塑造人文意识、形成核心职业素养、养成责任担当和培养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基于专题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统领,以专题架构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大模块的15个专题。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以单独文本为设计对象,而专题教学是以一组文本作为设计对象,以学生的“主体习得为主”,更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专题教学是对知识点教学或单篇教学的超越与升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专题教学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通过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微专题的开发设计等,更好地整合资源。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要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寓美于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要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探索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要努力挖掘专业学习中的语文元素,助力学生专业提升,从而做到专业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双提升。

民航运输专业培养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力方面,包括口语交际、沟通、应变等。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准确理解他人说话意图,并形成正确反馈,达到有效沟通;(2)恰当地表达自己意见、观点、看法或主张;(3)在双方表达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实现交际目的;(4)营造良好氛围,沟通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关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设计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教学中,我打破了章节结构,以职业工作活动为线索,以职场情境为导入,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出仿真的学习情境。例如我设计出“口才展示”、“模拟值机”、“情景剧演绎”、“模拟机舱活动”等职场活动,在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模拟地勤人员、乘客、安保等角色进行系列情境活动,在仿真的环境中提高了听说能力、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2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在教学中我结合专业需求及未来职业需要,把今后在职业中涉及到相关知识及技能,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学习任务。例如,设计任务一:新生入学,请大家参加班委会、学生会的竞聘工作;任务二:航空公司的求职竞聘的面试与简历制作;任务三:机场职工艺术节的活动策划方案;任务四:机场“服务明星”优秀事迹寻访活动等。

通过以上方式,更多关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实践,更好地满足该专业学生在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挖掘利用教材,探索使用“三六”导学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作品“情动而辞发”,但这情要靠教师的情感和智慧去挖掘,去设计成一个个情境来移情给学生。我在该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还按问题化设计、情境化设计和结构化设计进行归类,探索使用“三六”导学教学模式。

“三”是指“在学前导、在学中导、在学后导”三个阶段;“六”是指“创情境、导兴趣,设问题、导学案,用学案、导自学,存差异、导合作,精点拨、导提高,巧练习、导积累”六个环节。以教学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为例,我是这样挖掘教材,进行教学的:

1、在学前导——兴趣领航,引导学习

(1)“创情境、导兴趣”环节。《我的母亲》的情境创设是从阎维文的一曲《母亲》开始,创设了一种浓浓慈母情、拳拳亲子爱的情感氛围,以音乐的美感去唤起学生的情感

(2)“设问题、导‘学案’”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以“提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编制“学习的问题提纲”。

2、在学中导——顺水推舟,辅导学习

(1)“用学案、导自学”环节

(2)“存差异、导合作”环节 《我的母亲》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组织学生从“人物”和“语言”两个角度进行两次讨论活动。

(3)“精点拨、导提高”环节 课堂上仅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点思路、或点方法、或点易错、或点易混等,及时进行有效地指导,充分释放“主导者”的角色能量

3、在学后导——舟到岸头,指导积累

这主要是最后一个环节:用练习、导积累。通过设计拓展学习,或阅读鉴赏、或比较学习、或文采展示、或活动延伸等,将“学前导,学中导,学后导”有机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努力做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统一,知识再现与知识创造的有机统一。

通过此方式的学习,师生间充分展开了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入其境,生其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

(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努力将语文教学实现三个“走向”。

教师要努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多法互动,激发内驱,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此,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并努力将语文教学实现三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让语文学习融入到我们鲜活的生活世界,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综合,生活工作的现实环境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语文教学也要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三是走向智慧,思辨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智慧才会灵活运用,学生也才会更多拥有更多灵气。要不仅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鼓舞他们成为内心丰盈、灵魂芳馨的人。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教师汲课标理念、重核心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多元拓展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感悟提升,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形成核心职业素养,促进职业生涯健康、持续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