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涛

淄博市淄川中学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推动素质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节日 地域文化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语文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推动素质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必备技能,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不仅能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道德素养,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发展理念。

(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

(二)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绘画、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古典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

(三)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历程,做到知人论世。

文学作品内涵和蕴含情感与作者所处年代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应当要先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精神内涵。

例如: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首先了解历史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转折点。所以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注重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

  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由教育部门精心挑选的经典内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质和美,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应当要注重文章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指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观念与文学底蕴,并通过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与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来探讨深层次的文化观点,向学生展示文章中传统文化的质和美。

  例如:《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仁爱”。比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授《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学习的过程。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教师应该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 注重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训练

  在学习古诗古文过程中可以通过汉语思维方式来理顺学习思路,从深层次上来理解古典文学的内涵和蕴含的思想情感,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以《师说》学习为例,《师说》开篇点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第二段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第三段中,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举孔子之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既是对前文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将师生之间的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理清文本脉络,加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不但能够传播和继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促进作用。


三.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有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这些历史人物可以语文课本中相关文言文阅读相联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蹴鞠,陶瓷等文化遗产也成为淄博的名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更能将家乡的传统文化运用到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传统民族文化,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