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张弛

泰国曼谷博仁大学

摘要: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就此论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师 压力 职业 倦怠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

1.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面对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积极的、甚至极端的反应。有实证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社会压力、学生压力、家长压力、家庭压力和个人压力。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将会给教师的个人情感、个人行为、个人身体以及个人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职业倦怠现象。

2.职业倦怠造成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的危害不但会直接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使其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作为教师长期的情绪上存在了倦怠感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的现象。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动,有一种衰竭、无助感,甚至对生活冷漠、悲观。当教师开始感觉到在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无法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

二、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说:“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他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降低。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日趋重视,有学者亲自编写教师压力表。其分析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教师,工作压力具有不同的特征。研究发现如果将压力看作自变量,教师作压力与教学行为和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相当部分教师出现了情绪疲惫、缺乏个人成就感等工作倦怠。

有调查显示,我国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高出近两个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近0.5小时,尽管有两个较长的假期,但年劳动时间仍超过日常8小时工作量的普通职工。

三、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工作、福利待遇差、教育改革频繁、同事关系紧张、学校的管理差以及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发教师产生消极态度。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压力

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教师行为时,冲突和矛盾就会出现。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压力就会随之产生。一些个人背景因素也与职业倦怠的水平相关。

2.学生压力

弗瑞德曼与法伯在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都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较难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等都是教师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伴随着情绪衰竭的发生必然导致教师产生去个性化现象。

3.职称压力

相信每个教师都为职称苦恼过。职称制度从诞生到现在,历经60余年的演变,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独特的人才管理制度。然而现实情况是得高级职称的并不是真正的人才,没有高级职称的也不一定不是人才。因为职称评不上,不少教师工资待遇常年不得提高,甚至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低,没有自信。这除了教师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职称岗位数的限制,评职称的条件限制,以及各种原因等等。一线教师很难评上职称导致的每到评优评先的时候,平时“清心寡欲“的佛系教师们就会暗流涌动,他们会闹矛盾、不团结、争课时,争绩效,买论文等等比比皆是。教师还要在学校得到同事、上级肯定的认可、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支持并不容易。教师为得到肯定的评价而努力,而反馈不好的话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情,导致自我成就感就降低。

3.社会压力

社会方面的根源。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对教育持有很高期望。因为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所以教师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就较高。同样,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在教师的工作情境中缺乏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这些也被证明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直接关系。

四、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合理性应对策略

1.个体认知方面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自身的能力,认清自我价值,明晰自身的长处和劣势。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正视困难。合理确立奋斗目标,不要确立有悖于个人能力的期望,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能逃避,要迎面而上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同时,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古人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2. 面对工作压力方面

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害怕失败而拒绝变化,往往难以解决问题;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带来的问题,积极、迅捷灵活地作出反应,将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避免工作压力带来的不良反应,才能对可预见的工作压力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设置缓冲区,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职业倦怠的状态。

3.管理者层面

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如明确教师的工作分配;阐明教师的角色和责任;要运用教师发展性评价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增加教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等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等。

4.社会方面

教师不光是老师、是保姆、保安、侦探、调解员,法官。教师还是曾经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教师也是家中的一份子,有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女儿、儿子的角色。请善待每一位在教育岗位上奋战的教师们。维护学校和老师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吴迪.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激励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2019(7):72

[2]王小丽.教师职业创新发展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