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课程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课程实施

才利莉 罗雅静 付婷婷

承德市双滦区双塔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提出以来,很多地区和学校把研学旅行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做、做中学,共同体验。为此,本文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从活动课设计理论出发,结合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研学旅行 意义 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课程地方化的特点和趋势日益明显,但对如何开发利用地方乡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涉及的比较少。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没能被发掘出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生动、具体的素材没能应用到课堂,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充分发掘承德地方乡土文化,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 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1.1 内涵

研学旅行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研学性学习的基本精神,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体验,突出探究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实践活动讲究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把课堂搬到户外,在生活中情境中将问题转化为主题,通过合作、实践、探究、体验等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也是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内涵。

研学旅行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交叉,对于地方院校而言,研发的旅行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借鉴两种课程的经验,进行因势利导式开发,强化“研”“学”“行”这三大基本属性。

1.2 特征

其一,教育性。国家赋予研学旅行课程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从“育人”角度出发,凸显教育功能,与其它课程相辅相成,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实现。研学旅行课程与春---秋游课外活动不同,“游”与“玩”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在此基础上要有明确的主题、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由教师进行科学指导,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以“游”的形式促“学”,提升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

其二,系统性。系统性也可以称之为综合性,研学旅行课程没有明确的学科之分,包括人文、地理、科学、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它的实施强调学生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能够运用各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核心素养,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

其三,实践性。研学旅行课程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进到户外,通过各种游览和参与体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社会调查、观摩体验、实验操作、信息收集等,要学会自主思考,动手实践,提高辨别能力。可见,该课程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

2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2.1 整合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所有的旅行地点都可以转化为理想的户外教室。学习场所和环境的变化是户外旅行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最大特色,因此,在哪实施?需要哪些人或设备辅助?这些问题都是课程开展前需要考虑的内容。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承德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更是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独放异彩。由于研学旅行课程与普通课程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采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从承德历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饮食文化、历史名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整合资源,让学生在旅行中掌握更多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人文情怀,促进文化修养的提升。

2.2 优化主题设计,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形式上,研学旅行活动是基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在内涵上,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主题设计上,要具备全面性、综合性、社会性,促进校内外生活的统整。

首先,主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所选择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具体包括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科技建设、传统文化等方面,让学生学会运用研学旅行中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其二,要能够凸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价值,拓展学生对祖国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其三,要能够促进活动与学术性知识交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要加强活动与学术性知识的融合,构建互相补充的课程体系。

其次,主题的优化组织过程中要以关键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与调整。比如设计围绕承德文化的“‘承德’课堂”主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社区调查等途径,了解“承德”名称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新中国建立的历程,从而树立文化探究意识,使研学旅行不只是“参观游玩”,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2.3 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研学旅行课程有效性

户外实践活动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受环境、人数、范围的影响,很难保证在旅行过程中产生了有效的学习行为。此时,教师或辅导员的领导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实现“游”中“学”。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模式属于一项比较有效的指导方式,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因此,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以“任务”的形式,将个人任务与合作任务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亲身体验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从而活动新知识和新技能,为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以“森林课堂”的主题活动实施为例,带领学生走进金山岭,感受古人的智慧、大自然风光的雄奇秀丽,让学生在不同地点的研学旅行中历史文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养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升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属于一一种个性化发展,讲究科学实践与理论知识双进步。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寓教于游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户外环境中主动探究,增强亲身体验。为了发挥该课程的实际功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主题设计,丰富活动形式,充分挖掘研学目的地的地域特色,利用好该地的文化资源,打造学校教育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