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实施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实施对策

畅小翠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开展劳动实践课,劳动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的就是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必备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学校,劳动教育仍然面临着忽视和缺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使学生在劳动上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没有真正落地。

【关键词】学校、学生、劳动教育

  1. 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1. 学校劳动教育的形式化

早在2015年,教育部、团中央就下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用3-5年的时间建立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改善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有些中小学针对当前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的问题,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但大部分学校也是安排一周一节45分钟的劳技课,45分钟对于要进行一次有教育意义又有效果的劳动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通常情况劳动课成了简单易操作的手工课,即使是这样的手工课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手工材料的配备存在问题,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支持,让教师支出显然很不现实,让学生自备,除了有政策的限制,家长也未必能长久接受并支持。另一方面,即使有手工材料,学生没有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课堂纪律老师往往也很难把控,随意性很强,甚至沦为学生的作业自习课、聊天课,观影课,课堂内容不统一,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劳动教育课程成为摆设,流于形式,只是课表中有劳动课的课程却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占用,劳技课的老师因为实施课堂教学比较困难不愿意上,能给出去就给出去。劳动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2.学校劳动教育的阻碍

从学校层面来看,真正能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提升动手能力方面,阻碍重重。实施劳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针对工业技能,农业种植、园艺栽培等项目的劳动教育,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学校很难开辟出这样的场所。而在市场经营的压力下,相关的工厂企业等机构,能对学生开放学工学农的基地更是不易,导致学生能够参与劳动的空间非常有限。其次,劳动教育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师资力量,劳技教师本身各自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所以每位教师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一个老师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就偏向于教与其学科相关的项目,在别的一些项目上就不专业甚至感到困难。而劳动教育一定是多元化的,这样一来,所需要的全能教师就会极为缺乏。所以,劳动教师配备不充分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失的一大原因,而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劳技教师,学生的劳动实践课大多由班主任或德育教师负责组织和开展,更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从家长层面考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劳动教育也还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 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在劳动方面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也不愿意或不支持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备课程,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考试科目就好,其它课程都没用,家长认识不到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的家长甚至为了让学生逃避劳动实践去医院为学生开具假的医学诊断证明,在无形中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制造了障碍。“劳动不是我该操心的事”成为了不少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从小就没有树立起来。

  1. 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1. 家长劳动教育理念要转变

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多数家长更重视分数,在家长眼中,劳动不劳动无所谓,甚至认为劳动是浪费时间,学习好就能上好学校,上好学校就有好出路,这是他们的真实心态。殊不知,只有知识武装的头脑而没有动手能力,一切都是空谈。很多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自理能力也非常弱,不会值日,班级卫生堪忧,书包不会整理,书桌不会收拾,各科书本和试卷不会分类整理,试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何谈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只有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孩子少一些溺爱娇惯,多一些劳动技能培养,真正放手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卧室、书柜,搞好家庭卫生,不仅让孩子心中有一个劳动的概念,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也需要为家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也有助于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感受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从而学会感恩。只有让孩子参与更多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在家务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才会使劳动教育更有实效。可见,家庭才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第一阵地,让孩子学会做一点家务,学会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如果连常规的劳动都不能完成,何谈习主席提出的创造性劳动。

  1. 学校劳动教育形式要多样

劳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还提升耐心、毅力等品质。学校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统筹力度不够,对于学生的劳动实践,各学校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统筹、统一安排。个人认为,理想的做法是,把劳动技术课的每周一节45分钟的课时集合成几天的时间,然后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整体情况,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组织参加连续的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尽可能地丰富一些,形式新颖一些,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学校积极寻求劳动实践基地,可以是专门的学工学农基地,也可以和一些工厂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组织学生参观或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并加入一些让学生亲身体验或操作的环节。如果有条件,学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实验基地,试验田等,采取班级或年级责任制,比如种植花卉或蔬菜等农作物,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作物,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甚至销售的过程,这样的劳动实践比在课堂上讲解这些相关的知识,记忆会更深刻,体验会更真实。

如果学校寻找或建立实验基地比较困难,也可以从学校自身的后勤或物业部门开辟通道,比如: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有专门的物业工作人员为学生和教师清洁校园,个人认为,校园的卫生本应该学生自己来维护,班级卫生我们可以安排值日生,大部分学校也是这样做的,但公共区域(校园、楼道、卫生间等)的卫生是由物业保洁人员来完成的,当我们苦苦寻求学生劳动实践机会的时候却忽视了身边的机会。可以采用班级或年级责任制,划分一定的区域给班级或年级,给校园做好大扫除。与此同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专门针对学生校园大扫除的评价机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校园卫生方面的不文明行为,比如乱丢垃圾问题。因为,同学们一定会自觉地去监督别的班的同学有没有破坏他们班级卫生区域的卫生,起到了全员监督的作用,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 社会各界力量要支持

开展劳动教育不只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我们应该举全社会之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比如,街道、社区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形成有效的劳动教育合力,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供机会,学生走出家庭和学校,到所住小区、社区、社会中参加劳动实践。父母可以和子女一起打扫小区卫生,在马路上捡拾垃圾等,这样既有助于孩子公共道德的养成,也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和能力。另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单位,也可以在学生中广泛招募志愿者,比如:公园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博物馆讲解员、机场车站引导员等等,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的全面有效的开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德行教育。劳动教育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空洞和单一化,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下,我们得让学生走进厨房感知父母的不易,走进田间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走进工厂的生产线学习工人的操作技能,走进各种工作场所了解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只有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才能抵制不劳而获的思想侵蚀;才能纠正好逸恶劳的不良行为习惯;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劳动者。把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埋头苦干和努力奋斗,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我们要永远铭记: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劳动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