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生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创新研究

卞 珩 

合肥市上派镇民生小学 安徽合肥 2312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政治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必须加强小学的思政教育,让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去认识社会,从而促进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生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创新。

关键词:思政教育;审美教育;两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如今,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到来,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遇到了新思想,所以相关的小学思政教师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让小学的思政教育内容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教师必须要发挥思政教育本身的导向作用,要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1小学教育中的美育教学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美育教学主要是指对小学审美能力的教育。一般在小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音乐、美术及文学训练等方式来引导培养小学的美育能力。

(1)美育教学之音乐

音乐主要是声音的听觉艺术代表。对小学音乐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很好地促使小学在音乐节奏、曲调、节拍和曲风中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并引起自身强烈的情感共鸣,从音乐作品中体验到独特的情感。

(2)美育教学之美术

美术则是线条、色彩和结构的视觉艺术代表。小学的美术教育主要有绘画、剪纸、泥塑等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亲自引导小学动手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增强小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美育教学之文学

文学则是文字、语言的感觉艺术代表。在小学教育中,可以让小学听或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积累文学知识,并从所学习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独特的思想感情,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世间真正的“真善美”。

1.2美育教学的基本概述

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是感性的,他们对世界认知的能力和水平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就跟从特定的生活场景中抽象地谈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样的。教师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学生就不能完全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熟练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过程,让思想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场景,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这种教育方式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的思政教师要不断地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要不断地研究和发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便在新一轮小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中加以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

2小学生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创新

2.1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促使当前的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为了迎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小学思政教学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才是最终的教育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例或教师的亲身引导,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具备完善人格以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课程的教师,家长也要改变传统观念,及时摒弃以学生学习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及小学思政教育的目标[2]

2.2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在小学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等,然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考试的结果确认为学生的综合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此外,学校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教师,从而提高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学校要要求思政教师树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完善学生思政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将思政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思政教育在社会上的发展。

2.3创新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情境,能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二年级的《认识图形标志》,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形标志,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再将课程与校园资源相结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交通标志文化微公园”,认识并记录交通标志的种类和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佩戴交通标志的头饰,饰演各类车辆、交通警察、行人或违章者,理解不同的交通标志的含义,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3]

(2)音乐情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可以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感受喜悦、忧愁、欢快的音乐情绪,诱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舒缓的乐曲,学生能很快安静下来,专注地作画;在讲授民间美术、中国画时,伴随着悠扬的民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美术作品素淡、清远的韵味,增进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儿童画时,可用轻快悦耳的儿童歌曲烘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3)故事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想象力,激发创作及表现欲。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受到其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进而有效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美猴王》一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现《西游记》中孙悟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孙悟空的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培养正义感。

2.4艺术评价中的德育渗透

当学生完成了艺术作品,教师需要借助学生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成果进行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过程既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能力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互评的实施开展教育,引领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客观看待他人成就、欣赏他人艺术成果。最终,学生将建立自信得体、欣赏他人的可贵品质。例如,在学习《剪纸中的吉祥纹样》这部分美术知识时,笔者引领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了吉祥纹样的绘制和裁剪,并借此帮助学生实现了剪纸艺术创作方法的掌握。接着,笔者鼓励学生以“创作吉祥、传递幸福”为主题请学生自主创作剪纸作品。经过纹样设计、绘制、图案裁剪等步骤,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剪纸作品——笔者结合学生的创作态度、创作步骤和成果进行了详细点评,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大家剪纸作品的创意、完成度进行互相点评。学生在笔者的点评中建立了创作自信,也在互相点评中将这份友好和鼓励传递了出去——大家在互相鼓励、引导的点评中实现了互相帮助、欣赏他人道德品质的建立[4]

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美术课与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感受美、体验美、认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认知水平方面,取得有益的成效。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通过美育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系是:教育部“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教学改革创新与研究》子课题名称《小学生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合创新研究》课题编码:JYKY20199628 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曹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8,12(5):12.

[2]崔丽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6(6):37-39.

[3]尹艺.角色扮演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下),2014(5):125-127.

[4]王蓉.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