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在社区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1
/ 3

思政在社区教学中的应用

沈小婷

苏州科技学院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思政课程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护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区护理;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18123



一、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精神:“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医学院校是培养护理人才的篮摇,担负着把医学生培养成具备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医学院校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社区护理学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交叉学科,承担着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传播人文精神、促进“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等任务, 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

“大思政”教育观为指导,以思政教育进课堂为目标,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区护理学课程目标,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以期为全国医学院校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4.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文字上看,只是做了词序的调换,但实则是两个内涵不同、取向范围不同的概念。“思政课程”是以课程为主概念,是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主要指学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开设的一系列显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以思政为主概念,以课程为主载体,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是从育人维度来展示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式。这里的“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可以指大学所有的课程, 既包括传统的思政理论课,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所有专业课程。

4.2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

课程是医学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进入新世纪以来,课程的育人作用被反复强化。“课程思政”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医学院校中,许多护理专业的学生报考时主要考虑容易就业,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取向。在校就读时矛盾不突出,实习阶段遇到繁忙、辛苦甚至“医闹”时,往往否定护理职业,毕业时选择改行。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问那部分学生: 你如果毕业后不想当护士,想做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好”,学生的困惑、迷茫可见一斑。这些问题的解决, 仅靠几门思政课程是非常困难的。“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都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

三、护理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困扰与障碍

护理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教书育人贯穿护理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需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的问题。

3.1对象与方法

3.2

研究对象

2020 年 2 月,整群抽取我院 2020/2~2020/11 学年开设社区

护理学课程的 2020 级 2 个班级 130 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排除休学和退学者。

3.3方法

在所选班级中进行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过程如下:

3.3.1 提高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自 2020 年 3 月起,我校已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多次举办“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专题研讨会,就“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入渗透、协同育人”展开充分交流研讨,要求教师加强理念学习,从备课开始,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节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并定期举办系列讲座,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责任意识。

3.1.1提高学生“思政学习”意识

结合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结合当下热门话题融入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同时在课外借助新媒体(微信群、QQ 群,公共邮箱、微助教平台),实时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潜移默化中去引导、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目前,教材选用李春玉、姜丽萍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社区护理学》,共 10 章。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学时安排,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社区护理概论、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不同人群的保健与护理、社区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与护理,针对相应的模块,制定对应的思政育人目标,明确课程建设的重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

3.2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时,采用自编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反馈问卷》, 从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知识掌握、情感体验、认知态度、思 政素养四个方面了解教学效果状况。并附加两个开放式问题,询 问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的学习感受以及对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育

人的建议,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3.3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 130 份,收回 13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28 分, 有效率为 98.5%。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有学生就他的学习感受这样写道:“最近经常见到暴力袭医的事件报道,觉得那些患者和家属可恶至极,医患关系太难处理,医生现在可谓是高危职业,稍微不慎,可能命就丢了。当我们学完“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后,发现医患关系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作为医者要有爱伤观念,学会换位思考,能与患者及其家属达到共情。现在我又重拾了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自信。”还有很多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能从我们学生的思政需求点出发,增加思政教育”、“如有机会,我们想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增加课外见习”……

3.4讨论

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在知识掌握、情感体验、认知态度、思政素养是较好的。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教学活动的金标准,这说明我们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认可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素养。在学生的开放式问题回答中发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换位思考,认识到应该站在患者角度去理解患者心理、看待医患关系,



对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认识有了积极转变。另外,学生提出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也为我们下一步的教改实践提供了 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四、护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护理教育具有专业课程多、学业负担重的难点。同时也应看到,护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职业精神诉求高、实施空间大、学生执行力较强等有利因素。

2.1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需加强

专业课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领。面对“课程思政”创新改革,不少护理专业课程教师或感不解,或存抵触, 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完成育人任务。谈起学生思政品德教育时,往往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的事,而在专业课课堂上进行思政品德教育是

“不务正业”,有的甚至对课堂上学生的违纪行为都不加以管理,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理解不到位, 课程育人意识淡薄。事实上,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在。

2.2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需提升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嵌入专业课堂中,是多数护理专业课教师的困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有些教师不能完整说出

12 个词,更别说深刻理解和开展研究、再渗透于课堂上诉诸于学生。有的专业课教师为了促成思政元素的融入,刻意加入相关内容,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等原因,无法将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课堂,显得生硬刻板,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思政内容的接受。有些专业课教师不关心时事政治,“兴奋点”都放在本专业上,不注意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样也就谈不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专业知识。因此,两者有机融合看似简单,其实困难多多,难以速成。

2.3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机制需完善

目前,各护理院校均高度重视体现办学水平的“指标”,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奖、论文、专利、科研立项及经费、科研获奖的数量和等级均可进行量化考核,而对教师立德树人情况则很难进行量化考核。目前既没有评价“课程思政”及其效果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没有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突显“立德树人”的分量。在这种考核机制影响下,教



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下,往往容易忽视和淡化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4确立专业课程育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课程思政”理念的终极价值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所有教师都要承担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对专业课教师来说,这意味着理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进阶,即从“专业课程的承担者”进阶为“课程育人的实施者”。护理专业教师要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2.5构建专业课程育人的体制机制

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就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策划“课程思政”的品牌课程、挖掘护理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制订考核评价办法及评估督导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二是要制订科学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切实发挥评估“指挥棒”的作用。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社区护理学课程为例,着重研究在“大 思政”教育观指导下,如何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教学 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受课程内容、教学计划与规模等所限,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受 到了一定的限制;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的挖掘不一定准确到位; 思政教育内容与教材的融合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尝试;需进一步开 展贴近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培华,程琳,李忠等.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与探索[J].智慧健康,2019,5(26):35-37.DOI:10.

[2]张培华,程琳,李忠,梁莉莉.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与探索[J].智慧健康,2019,5(26):35-37.

[3]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8):58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