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食管狭窄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ESD且术后黏膜缺损≥5/6食管环周、长度30~100 mm的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术后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狭窄。ESD术后食管黏膜缺损分为2级:1级为≥5/6环周但未累及全环周;2级累及全环周。观察术后狭窄发生率,狭窄出现时间,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s,EBD)或放射状切开(radial incision and cuttings,RIC)治疗狭窄的次数,以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27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4~38个月,其中术后黏膜缺损范围1级的患者3例,2级24例。术后黏膜缺损长度(73.7±18.4)mm,球囊放置时间(92.0±20.0)d;总狭窄发生率为18.5%(5/27),其中术后黏膜缺损2级的患者狭窄发生率为16.7%(4/24)。球囊取出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17 d,其中2例狭窄患者分别进行了3次EBD治疗,其余3例患者分别接受了2次、1次和2次RIC治疗。所有患者在佩戴球囊过程中未出现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结论对于ESD术后黏膜缺损≥5/6食管环周且长度≤100 mm的食管大面积病变患者,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狭窄的方法。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390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353例(SEGC组)、SMEGC 37例(SMEGC组),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其他部位肿瘤病史等)和病理资料(病变大小、位置、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肠上皮化生、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MEGC组与SEGC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征方面,2组垂直方位分布(χ2=8.375,P=0.015)、萎缩性胃炎占比[48.6%(18/37)比23.8%(84/353), χ2=10.710,P=0.001]和肠上皮化生占比[81.1%(30/37)比43.1%(152/353), χ2=19.4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位于胃中1/3(与胃上1/3比较:P=0.036,OR=3.38,95%CI:1.08~10.53)、胃下1/3(与胃上1/3比较:P=0.049,OR=2.59,95%CI:1.00~6.69),以及存在肠上皮化生(P=0.001,OR=4.38,95%CI:1.77~10.86)和萎缩性胃炎(P=0.043,OR=2.24,95%CI:1.04~5.07)均是SME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中、下1/3,以及病理提示存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易发生SMEGC,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进行细致的内镜评估和密切的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危险因素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食管早期癌(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3/4周)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6年4月,63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ER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分为狭窄组(32例)和无狭窄组(31例),2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以及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认为可能有意义的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固有肌层损伤与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P<0.05)。以上3个指标,连同是否采取狭窄预防措施、病理类型、是否整块切除共计6个指标一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与3/4~<7/8周者比较:P=0.028,OR=0.317,95%CI:0.114~0.884)和未采取狭窄预防措施(P=0.002,OR=0.153,95%CI:0.046~0.512)是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面环周黏膜缺损程度≥7/8周是导致大面积食管早期癌ER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对于大面积食管早期癌患者来说,采取适当的狭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ER术后食管狭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胃癌外科R0切除术后早期残胃癌(early remnant gastric cancer,ERGC)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胃癌外科R0切除术后经内镜活检诊断为ERG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ESD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在2020年5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计算ESD治疗组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ESD组和外科手术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病因特异性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ESD组和外科手术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RGC患者32例,其中ESD组21例、外科手术组11例。32例ERGC患者中男性31例(96.9%)。ESD治疗组的整块切除率76.2%(16/21)、完全切除率71.4%(15/21)、治愈性切除66.7%(14/21)。ESD组及外科手术组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8%比77.1%,P=0.764),5年病因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8%比90.0%,P=0.538)。结论残胃空间有限及黏膜下严重纤维化都增加了ESD的难度,但ESD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ERG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ESD可作为ERG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早期残胃癌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内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内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预切开EMR(EMR-P)、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圈套器辅助ESD(ESD-S)4种内镜下切除方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46例结直肠LSTs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内镜下切除结果、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46例结直肠LSTs中,23例行EMR治疗,29例行EMR-P治疗,50例行ESD治疗,44例行ESD-S治疗。中位病变直径2.5 cm(1.2~10.0 cm)。EMR、EMR-P、ESD和ESD-S整块切除率分别为73.9%(17/23)、72.4%(21/29)、96.0%(48/50)、65.9%(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切除率分别为65.2%(15/23)、69.0%(20/29)、94.0%(47/50)、63.6%(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ESD组整块切除率和R0切除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术中穿孔率分别为0,0, 6.0%(3/50),9.1%(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迟发性出血率分别为4.3%(1/23),0, 2.0%(1/50),2.3%(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117例(80.1%)患者术后进行了肠镜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0个月(3.0~26.0个月),其中局部复发7例(6.0%)。结论ESD是结直肠LSTs最理想的治疗方法;EMR可作为直径<20 mm结直肠LSTs的治疗方法;EMR-P和ESD-S作为改良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治疗LSTs上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安全性 有效性 内镜下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20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EFTR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9例)采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行EFTR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传统EFTR方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结果20例病例均成功完成EFTR治疗,观察组肿瘤大小10.0(7.5,21.0)mm,对照组肿瘤大小14.0(10.0,20.0)mm。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26.4±6.3)min,短于对照组的(35.5±11.4)min。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6.4±1.0)d,少于对照组的(7.7±1.5)d。2组均无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EFTR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过程中应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 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悬吊式切开缝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