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 标签: 放牧强度 植物组成 植物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的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的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地区气象因子与蝗虫发生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量与4~5月份的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本文利用2007-2011年锡林浩特牧草营养成分数据,及同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牧草营养成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7-2011年,粗纤维含量由低于20%的含量增加到接近40%,灰分含量由10%下降到5%,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变化在3%之内。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中,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均气温是影响灰分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牧草 营养 气象